大家如何判断对联的好坏
这个对联从意思来说是无挑剔,从上口来说值得商榷。上面各位都讲到汉语的平仄,二,四,六字很重要,因为是音节,而对时要与之相反。这样读起来娓娓动听,有起有伏,波阑不惊。能充分体现汉语的优美。如:
国乱思良相,(仄仄平平仄)
家贫念旧妻。(平平仄仄平)
谢邀!不敢妄评,浅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对联对押韵没什么要求,但是对平仄声却有要求,上联尾字仄起,下联尾字平收,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再就是在联中要求有平仄韵律的体现,但是鉴于对联的难易,以及爱好者的各种不同,因此对这一点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只要求关键词组末尾字以及动词要平仄相对,上联用平,对应下联则仄,反之亦然。
这则联上下联位置反了,行联者的寓意挺好,有吉祥之意,值得一赞!
临近新春,也祝各位新春吉祥如意,共同进步!
对联,实际上是从古诗里分出来的绝句而已!讲究平厌的音!通俗说,就是音韵问题!如同戏剧唱词一般,上下音而已!再者就是对仗要求工整!如数字对数字!天对地,水对山,兽对鸟,花对草,古代人对现代等!又有正对!反对之说,正对,意义一样!反对,意思相反!故事对故事!地名对地名等!举不胜举!
如果从传统对联角度看,有一个平仄的硬基本要求:
1:上下联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反。
2: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为仄,下联为平。
当然这是比较松的要求,没有完全地对所有平仄与词性要求。要是想要当对联贴出来,建议还是工整要求高一点,如果乐乐,也无所谓。
问题中的对联寓意还是挺好的,按平仄来说上下联反了,个人感觉要把贵改为福是不是有感觉一点?
上:家富家福家庭家家兴旺。
下:生财生子生活生生不息,
要看对联写的好不好,要从对联的要求来看,对联的讲究无外乎三个方面,第一是平仄,对联与作诗不同之处就是,作诗要求押韵,对联对押韵没有要求,毕竟只有两句,但是它要求仄起平收,即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第二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还有就是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这些关键的字要满足上联平下联仄,这样读起来也就比较舒服了,当然平仄还有更高的要求,私以为能做到这两点已经很不错了。
第二就是词性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以此类推。
第三就是对联的意蕴了,好的对联能描摹出悠远的意境,或者发人深思等,这个真的见功力也见心胸了,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决定了对联的意境,或舒得志不得志,或舒江山壮美,或舒天地之大感慨人之渺小。用处最多的对联就是春联了,就是为了一年的吉祥如意讨个好彩头。
当然还有更多的要求,但是对联讲究一个乐趣,不是非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才能参与,自娱自乐也挺好,我特别喜欢还珠格格里面那群在大明湖畔作诗的文人,做的好不好不要紧,但是能附庸风雅至少也是向往风雅的。
说回这个对联,从平仄来说上下联反了,从词性来说生是动词家是名词,意蕴来说,春联就是讲究个喜庆。总的来说很好,寓意也好,对联我也是个小学生,一点拙见请各位批评。
依彼人来看,一,承继古文精髓,古为今日,洋为中用,但不可框得太死,裹足跳舞。二,活跃文化生活,开拓文化视觉,当今棋牌风盛行时,让对对子在民风中落脚,开花结果。让娱乐改枯燥生活助彩。三,网络生活多姿多彩,网友在对对子的娱乐圈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增进友谊,也不失一种机遇。四,多元文化碰撞,相互尊重,亙补不助,力求海纳百川,以求承前启后,继承,发展,发挥华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的魄力!快乐就好,开心同乐!或真有高山流水得知音的同路人与之共兴!
请问现在成都附近哪里看枫叶最合适
深秋了,枫叶红了,正是赏秋的绝佳时机。
尽管,城市的公园里、小区里,甚至人行道上,都有三三两两的红叶迎风摇曳,但那终是不同的。去山地看红叶,那无边蔓延的火焰,能把秋天点燃,把游客点燃。
成都附近可以看枫叶的地方不少,以红叶闻名的米亚罗、奶子沟、毕棚沟、光雾山以及西岭雪山等都是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地。这几个地方距离成都都不远,充其量大半天的行程,一个周末可以玩过来,挺好的。
先说米亚罗。我第一次识得米亚罗,便因它的红叶。那是一种漫山遍野的浸润,就如喷发的火山一般,宏伟壮观。米亚罗位于阿坝州理县境内,距离成都不过263公里。米亚罗的红叶规模远大了北京香山火叶,连绵的群山像一条火龙,无尽地延伸着。观赏罢红叶,还可品味藏羌民族风情,一举两得。
光雾山的自然风光非常优美。峰峦、林海、洞穴、山泉、飞瀑、云雾各具特色,幽静、幽深。有诗云:为寨看水,光雾看山,山水不全看,不算到四川。其美景可见一斑。当秋霜降临,层林尽染,光雾山的红叶便铺天盖地地袭卷了整个山野。陡峭的群山因红叶的衬托变得妩媚,飞流的山泉飞瀑在无处不在的艳红中更显清澈冷冽。
西岭雪山距离成都不过一百公里,它的名气极大;毕棚沟、奶子沟的红叶也各具特色。选一处喜欢的去吧。
又到一年秋季,枫叶又红了,总结一下成都附近可以看枫叶的地方,大家走起来~
一、1天往返
1、崇州-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
距离成都:100公里
观赏时间:10月中旬至11月底
自驾时间:约2小时
乘车路线:在成都金沙车站、新南门车站、石羊场车站乘坐到崇州的汽车,乘坐时间约40分钟左右,价格约15元左右。到了崇州可直接乘坐到鸡冠山景区的面包车。
2、什邡-蓥华山
距离成都:98公里
观赏时间:10月中旬至11月底
现代诗词格律如何快速掌握,写出好诗
这个问题需要正确的理解,对于现代格律詩词的要求首先要心中有数,粗通平仄,字数,起承转合,押韵的要求。这是能够写出好詩的一个基本条件,但不是一个必然条件,要写出好詩,还要具有很多的条件。
第一,先要熟悉格律詩词的基本要求
打个比方,要写一首七律,就要知道是八句,共有五十六个字,平仄要求是哪一种形式,是仄起平收开头,还是平起仄收开头。如果是仄起平收开头,一般都是一,二,四,六,八句押韵,而平起仄收开头的,二,四,六,八句押韵。要写绝句也是,因为它是律詩的上半部分,或者是下半部分,所以是四句,二十八字。一,二,四句押韵或二,四句押韵。
第二,如果不能背下平仄要求,应该备参考书随时查阅
手边备好参考书随时查阅,写出詩词以后,要严格检查格律的要求,看看有没有出律?有没有不合辙押韵的地方?还要注明是用得平水韵还是新韵,更加方便读者阅读。
第三,这些是前提,能不能写出好詩还要看多方面
要写出好詩,还要和个人的文学造诣,个人的情志,人生的生活感悟,詩样的联想飞越,等等很多因素,掌握了詩词格律是最基本上的要求。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的鼓励支持!
现代诗词格律如何快速记意,我这里有一点小小的体会。这次疫情期间,在家呆着无事,突然想起要写诗了,要问什么原因,没什么原因,好象是神的驱驶。于是我翻出十八岁那年自己做的一个诗词格律笔纪本,看了两遍后终于把格律的规律找一点出来了,下面我简單地谈一点体会:
这里我举五言绝句为例,五言绝句有4种句型,一,仄仄平平仄,二,平平平仄仄,三,平平仄仄平,四,仄仄仄平平。
这里你可以选择任何一句为开头,如果你选择第一句为仄收句,那么第二句必须为平收句。如,第一句为一,仄仄平平仄,第二句要平收句,这里三,四均可,我暂选三,平平仄仄平。那么第三句要与笫二句相粘,就是两句话中二,四两字平仄相同这里我选二,平平平仄仄,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对,至少二,四两处平仄要相对。那么这首五言绝句的格律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再就是二,四尾字要押平韵。当然七律的记法也相同,至于其他技巧在此不作赘逑。
至于怎么写好诗,我不敢淡论,但我有一点感受,写诗就好比摄影家的抓拍和特写,它是抓住事物外部瞬间的闪光表情。而诗是记录着人间突然爆发出来的情感,你有意去写诗,诗成思,你无意去捕捉,思成诗。
我在封城期间,由于烦闷,想表达当时的心情,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请大师门指正。
一句慰平生,,,五绝
闭户防魔日,心如止水平。
如诗思乱涌,一句慰平生。
如何快速掌握诗词格律写出好诗?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我试着回答一下。
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细分之后涉及到三个方面:诗词格律、快速掌握、写出好诗。接下来针对这三个方面,一一作答。
第一,需要学习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写作格律诗词,正所谓是戴着镣铐起舞,这格律就是镣铐,写作者就是那个人,而他的舞蹈相当于是最终的诗词作品。初入门的写手必须要做好这方面的功课,平仄是什么,对仗的要求有哪些,押韵的规则是什么样的,格律诗的句式又是怎么个情况都要琢磨个八九不离十,只有这样,才可以找到门路继而登堂入室获得成功。
第二,要想快速掌握诗词格律,就要多听多看多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历代整理的诗词理论、创作技巧多如牛毛,新近写就的格律诗词创作相关书籍也是多如牛毛。去搜寻一些权威一点的作品好好研读,继而多去欣赏前人经典诗词作品加以对照,再尝试去模仿写作,不断改进,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少走弯路,进步要快得多。
第三,如何写出好的作品,这个就跟努力程度和天赋密切相关。你不能说诗词格律作品和前人诗词你都看了,也尝试去创作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诗词。没有真正投入其中敷衍了事那是不行的。掌握了创作的技巧只是第一步,其次就是要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个一定程度就取决于天赋了。
综上,只有掌握了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加上不断创作实践,再辅以超凡的思想境界,就可以快速地写出绝妙出众的的诗词。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略陈固陋,权且交流。
问题:现代诗词格律如何快速掌握,写出好诗?
过天姥山 青峰云间绕,剡溪花下流。 越人语天姥,遥指山尽头。
题主的《过天姥山》,是一首古体诗,不是格律诗。
其实格律本身并不复杂,头脑清醒的时候,几分钟就能看明白。不过格律的几个规则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数量掌握
1、四种句式与四种诗体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每一种分别作为开头,可以形成四个诗体。
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
平起平收式 : 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例如,《登鹳雀楼》是仄起仄收的近体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