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规律总结
按照元素周期表的五个分区来归纳其性质:
1、s 区:含ⅠA与 ⅡA 共两族两列;价电子层为ns1或2(n≥1)。
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p 区:含ⅢA至ⅦA及零族共六族六列;价电子层为ns2 np1-6(n≥2) 。
(1)价电子总数=主族序数(零族除外);
(2)以非金属元素为主。
3、d 区:含ⅢB至ⅦB和Ⅷ族共六族八列 。
(镧系和锕系属f区);价电子层为(n-1)d1-9ns1-2。
(1)均为金属元素;
(2)价电子总数=副族序数;
为什么说问答上对联的出句者,应提高汉语水平
对联是一种特有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关于对联的联韵规则不做过多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或线下书店里收集和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和书籍进行系统的学习。我这里着重谈一谈头条问答版块对联的出句者,为什要提高汉语水平这个问题做简要回复。对联是一种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出句者应具备一定的语言驾驭功底,或写人或状物或描景或抒情,一句话出联要美要雅要意韵美要形式美,这样对出的对句上下联之间才会产生一种和谐美,否则出句粗俗不堪,对句难免不堪胜之,这样就失去了整体的应和应对之美。大家不妨留心一下古今的名对和绝对,无不具有意境美声律美形式美等“三美”特点。所谓的意境美是指一副优秀的对联应该具有诗一样的意境和语言。声律美也是联语诗化的一种表现,但它有特定的声律声韵限制和要求,以七字联为例,应遵循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大家可以看到上联尾字为仄声(入声去声),下联尾字为平声(阴平阳平)。此外对联还讲究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原则,即在每一个字的词性词义对仗上应遵循这个原则。此外对联忌三字以上的平韵尾,这样写出的对联会缺乏一种声律美。合乎规则的对联基本就这些常识性的要求,但有时我们也讲词不害意,只要有合适的表现词语出现,那么声律的要求当退其次,这也是常识和常规。
悟空问答上的对联出句者应提高汉语水平,大致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不懂对联上联和下联的平仄关系,错把上联当下联,或错把下联当上联。
二、出句中平仄混乱,三仄尾或三平尾在出句中出现,有的七字出句甚至一平六仄,这是对联的大忌。
三、出句无意境。什么乱七八糟的几个字就拿出来让人对。比如像最近出现的出句:“老黄牛,花生,小白菜,老牛吃嫩草,吃喝拉萨睡,酒泉,谚语俗语––有理,重生,爱,走红运,化妆师,变节,万年松,夜郎,垂直,出师表,天黑请闭眼”,这些出句到底要表达什么?有何意义?把握审核势在必行,不要让这些低质量的答题出现在问答里。
四、出句中常出现错别字,而答题者也将错就错,十分搞笑。
五、缺少新意。很多出句都是将名诗中的一句改一两个字再发出来,显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原诗的韵味。
综上所述,出句者要提高自身修养和汉语知识,让问答真正的娱乐大众。
关键词: 问答上,对联,出句者,汉语水平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头条问答是课堂吗?是学习提高的地方吗?是竞技比试的地方吗?当然都不是。我想这只是个平台而已,每个人都有表演的权利,百花齐放才是春,当然没有小草也不是春。
对联的基本规则,一个月学习了可以,一年学习了也可以,其实我们往往一辈子也没学习好,那又如何呢?
出句者的形形色色,是头条丰富多彩的源泉,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是让自己安心的第一条件。
提高汉语水平?哪一个不需要?
自以为是是我们的大忌!心态决定命运……
谢邀。如果仅是娱乐,倒无所谓。
但对联毕竟还是一种传统文化,要讲究对仗工整,讲究意境,讲究平仄韵律的。在悟空问题中,有的出联实在不敢恭维,不讲究平仄韵律不讲究对仗工整:,不讲究意境,在他们看来任问一句话都是对联,甚至这句话本身就是病语,不符合语法要求。我只能说勇气可嘉。(应答的上联或下联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不是宏扬传统文化。而是在糟踏传统文化。
《红楼梦》唯一学霸香菱未曾读书识字,为何后来学诗有成
《红楼梦》唯一学霸香菱未曾读书识字,为何后来学诗有成?
香菱能够学诗有成,本质上是她聪明有天赋。
香菱虽然是薛家买来的丫头,但从本质上讲,香菱的出身还是不错的。毕竟甄家在当地也是大户人家,衣食丰足。
那么甄老爷还是具备一定的才智和经营能力的,所以这就决定了香菱的基因是优秀的,虽然是老年得女,但智商是可是遗传的,香菱聪慧应该是得到了甄老爷的基因。
先天只是一方面,更何况后来香菱被拐走,命运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她也从小姐变成了丫鬟。
一个人作任何事,后天的努力占很大成分。
香菱就是在她可怜悲惨的一生中,那一段美好的时光努力绽放,努力学习,好像黑暗中的一点光亮,微弱却也闪亮。
宝钗把香菱带进大观园,就是当作丫鬟。
不过宝钗也好,没有干预阻拦香菱学习作诗,通过宝钗的视角,我们能够看得出香菱学习的态度特别认真,十分勤奋。
香菱回到蘅芜苑就什么事情都不管,仔细思考黛玉说的话。
香菱原名为(甄英莲:谐音真应怜)是江南名士甄士隐(谐音:真事隐)之独女,本就出身在书香门第,岂料三岁那年,由家奴霍启(禍起)带出去看社戏花灯,因没看护好不慎走失。被拐卖别处。(公子馮渊家。谐音:逢冤)后不幸被呆子霸王薛蟠打死,香菱亦被薛蟠强抢做妾。香菱天性聪慧,生性静雅。受到薛蟠正房金桂的百般欺凌。还被金桂强改名为秋菱,以示对香菱的欺辱。后香菱有幸跟黛玉学诗作赋,又生于书香门第,天性聪慧,故一通百通,邃成了大观园之学诗有成之女。
《红楼梦》里的香菱,不是大家小姐也算是小家碧玉,她小时候也有丫头婆子伺候着。然而香菱却落到了给呆霸王薛蟠做妾的地步。宝玉和大观园的姐妹们,见香菱如此一个性格和模样儿都出类拔萃的女孩子,不会写诗填词,觉可惜了,这样一个人竟然俗了。
一、香菱进贾府前不识字吗?
香菱原名英莲,住在姑苏城葫芦庙旁。他家虽然不太富贵,在本地也算是望族。甄士隐一出手就送给贾雨村50两银子和一套衣服,可见他家的生活条件不错。
英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亲经常抱着她出去游玩。
《红楼梦》里,许多父亲教女儿识字,薛宝钗的父亲,林黛玉的父亲都教女儿读书。甄士隐也应该教女儿识字,读书。
读书人最大的爱好是好为人师。甄士隐带女儿玩耍的同时,也会教她读书识字。
英莲4岁被拐卖,4岁以前也应当认识一些字。她具体认识多少字,可以参照一下贾宝玉。
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
香菱虽是薛蟠的妾,但人物品格却似东府少奶奶秦可卿,又因为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富贵之家,血脉里就有着书香,因此对吟诗作词有着特殊的向往。
后来薛蟠因为被柳湘莲暴打,为了遮羞,薛蟠跟着府中的管事张德辉去做生意去了,而香菱趁此机会,跟随小姐宝钗入住大观园,得以学习诗词,并学有所成。以至于宝玉连声夸赞: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香菱虽是一个被拐子拐卖的可怜的姑娘,但是却是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
因此香菱在学诗之前,应该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素养的。
香菱十分向往学诗,为此,香菱得知自己可以跟姑娘住进大观园时,对薛宝钗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好姑娘!趁着这个功夫,你教给我作诗。"
香菱学诗主要因为她在一个良好的学诗芬围之中,身边的林黛玉等人都是作诗高手,长年耳燻目染,近水楼台先得月。
另外还有好的老师教她。林黛玉、贾宝玉等人先后做过她的老师,名师出高徒,香菱再笨也学得出来,何况她很聪明。
记得前些年贵州有个十一岁考上大学的人,他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是教师,如此毫华阵容,怎么也会被教成人才。
再有就是香菱自己的努力,自从学诗开始,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被一起的姐妹说她成了“诗魔”,可见功夫之深。
七言绝句怎么写?能不能以《泊秦淮》为例讲解示范一下
七言绝句有四个定格,分别由七言四律句有机构成。这四律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其首字都平仄不拘,除第二式外,其余三式的第三字也平仄不拘。而一、三句无准律句,第二句可律变为仄仄平平平仄平和仄仄仄平平仄平,第四句可律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和仄仄平平仄仄仄,但这里的仄仄仄不能视为古风句式“三仄脚”。因为诗律学上明确规定,七言仄仄脚句型倒数第三字“以用平为定格,用仄为变格”。而所谓“变格”,就是指它由律句变成了“准律句”而已。因此,这四个句式就组成了四个定格,即首句平起平收式,首句仄起平收式,首句平起仄收式,首句仄起仄收式。杜牧的七言绝句《泊秦淮》用得就是首句平起平收式。请看定格: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脚),仄仄平平仄仄平(韵脚)。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脚)。接下来,我们把杜绝列出便知其理其则了。请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本人迄今所发表的所有诗词文论对联乃至所有答复,全为即兴所作,并不参考任何资料。如记得不准,认知有误,还望海涵!
谢邀!
我们现在讲的七言绝句,主要以近体诗为主,要写七言绝句,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
1、押韵:七言绝句押平韵,对于初学者建议用《中华新韵》押韵比较宽松,可以通押。
2、平仄:《中华新韵》它是以现代汉语四声为标准。即: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读音时,四声读标准了,平仄很易容掌握。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3、对仗:绝句可对仗不对仗皆可,如果对仗,一般首联对仗、也有尾联对仗。
4、七言绝句格式:
①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②平起首句不入韵: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叫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一句七个字,四句二十八个字。大致分为四种常见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韵,仄起首句押韵,平起首句不押韵,平起首句押韵。
(1)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2)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问题:七言绝句怎么写?能不能以《泊秦淮》为例讲解示范一下?
七言绝句出现的很早,不过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因为在初唐格律诗的规则渐渐定型,所以七言绝句大多数都是格律诗,古体七绝极少。
绝句的创作,首先要明白诗体,了解古体、近体两种绝句的基本规律。其次,再了解绝句的章法布局。
至于炼字、炼句,就看自己的积累了。
1、平声韵的韵脚与白脚
南北朝梁陈之间的庾信有一首七绝《代人伤往·其一》
失,是入声,属于仄。
古体七绝不需要遵守格律诗的平仄要求,但是韵脚和白脚有平仄的要求。
这首诗押平声韵。2、4句押韵,韵脚是:鸯、双。第1、3句不押韵,白脚都是仄声字:鹤、失。
2、仄声韵的韵脚与白脚
岁月漫漫后面是什么
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春联的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扩展资料: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般套用律诗的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岁月漫漫,下一句可以接:白头偕老
重点词汇:白头偕老
[成语解释]白头:头发白;偕:共同。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典故出处]《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译文: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